
小布什恐鳥的核和線粒體基因組裝配草圖。(A)小布什恐鳥骨架的3D描繪。(B)重新組裝線粒體基因組,並標明注釋基因和RNA的位置。向內的圖顯示了每個基地的覆蓋深度(DoC)。(C)基於參考的核基因組組裝(以原始moa組裝為例)。來源:uux.cn《科學進展》(2024)。DOI:10.1126/sciadv.adj6823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Bob Yirka):哈佛大學的一個進化生物學家團隊與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智能研究所、東卡羅來納大學、大阪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同事合作,重建了一種已滅絕的不會飛的鳥類的基因組,這種鳥類後來被稱為小布什恐鳥。
在他們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中,該小組對從南島(新西蘭兩個主要島嶼中最大和最南端的島嶼)發現的骨骼化石中提取的DNA進行了測序。
小布什恐鳥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之一,大約有現代火雞那麽大,在人類定居者抵達新西蘭後不久就滅絕了。在此之前,他們在新西蘭的森林島嶼上漫遊了數百萬年。由於完全沒有翅膀,它們是獨一無二的。先前的部分測序表明,它們具有長翅膀所需的基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鳥類慢慢成為不會飛的陸地居民,它們發生了變異。
研究小組使用的化石來自一種鳥類,據信這是九種已滅絕的Anomalopteryx didiformis之一。該團隊將他們的結果描述為恢複了雄性恐鳥基因組的完整線粒體基因組——這一壯舉被認為是具有挑戰性的。
經過測序,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鳥能夠在紫外線光譜中看到東西,這種能力有助於它們捕捉隱藏的獵物。研究小組還描述了它們對苦味食物的敏感性,這是現代鳥類的常見特征。數據還顯示,這些鳥的可能數量一度高達24萬隻,大約7000萬年前,這些鳥與近親分道揚鑣。
研究團隊建議,除了提供關於小布什恐鳥的新信息外,他們的研究結果還應成為其他團隊更好地了解鳥類進化的新資源。










